和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,来华留学生真的都享受超国民待遇?
花落无心惊飞鸟
1、关于来华留学生的刻板印象
提到外国人来华留学,你第一印象是啥?
恐怕都不是啥好印象。
因为网上关于来华留学生热搜话题,无一例外,全部都是负面消息,都让很多国人无比气愤。
比如最近浙大毕业照事件,又引发了一轮中国女生倒贴黑人之类言论......
当然现在又有一些说法称当事女生其实是韩国留学生,但为啥大多数国人第一印象就是中国女生呢?
因为2019年山东大学“学伴”事件就曾经轰动一时,当时很多网友评论非常尖锐,懂的都懂,我就不说了。
所以吧,这种热搜新闻多了,大多数人都认为来华留学生享受了“超国民待遇”,像最近济南大学上了热搜的新闻,大家都理所当然认为外国来华留学生是真的每个月有3万元补助。即使这种说法如此离谱,即使官方辟谣还是有很多人相信。
那为什么很多人会相信这种说法呢?
确实长期以来,外国人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是事实。像洋女婿事件......
要知道,国内舆论场长期流传一句话,“一等洋人二等官,三等XX四等汉”,广大人民群众对某些群体被优待,享受超国民待遇这种事儿,可谓苦之久矣。
对于这种现象,其实我也喷过很多次。毕竟任何一个正常中国人,都受不了这种窝囊气。
所以,广大人民群众怒火很足。也难怪每次遇到涉及外国人的新闻,总会出现这种情绪。哪怕不是那回事,很多人也会先入为主。
这方面,某些有关部门确实应该好好反思——但话又说回来,谁叫人家洋人有桶蘸价值呢?谁叫我等屁民没啥桶蘸价值呢?
说到桶蘸价值,来华留学生也有,他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?因为教育部非常看重高校国际排名这个KPI,特别是像QS这些国际大学榜单,都非常注重国际学生比例这个指标。
虽然国际学生比例这个指标,在整个QS排名体系里面只占5%权重。但问题在于,其它什么论文都是硬指标,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,搞不出来就是搞不出来。但国际学生比例这个事儿嘛,从0开始很容易把分拉上去啊,所以很多学校都要吸引国际学生来留学。不来怎么办?那就给钱,给各种优惠啊。不仅给钱给优惠,还有诸如山东大学这样,搞出了学伴制,就是生怕留学生不愿意来啊,所以一定要把留学生侍候得舒舒服服。
这就是人家留学生桶蘸价值所在。
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,大多数网友对来华留学生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:来华留学生都是来当大爷的,都是高校为了国际学生KPI花钱求来的,既然是求着人家来,那当然各种优惠,各种超国民待遇就来了。
广大人民群众自然非常不满意,所以只要出现类似新闻,底下评论区一水骂街。
毕竟咱们自己还有多少人月收入1000元,脱贫攻坚战才没2年了,给这么多洋鬼子这种好待遇,太操蛋了吧?真有点大清“那啥那啥,那啥啥啥”的感觉。
2、其实来华留学生自费占多数
之前我也一直这么认为,所以这次济南大学留学生补助事件,最初我也是骂有关部门又在优待洋鬼子了。
但后来,我发现原来我错了。根本就不是那回事。
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?
为了搞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留学生,各大高校都给了留学生哪些好处,我这两天查阅了大量教育部以及各大高校留学官网,看了大量官方文件和数据。
在搜索查阅大量资料以后,我得出一个结论:中国在来华留学生事务方面,不仅没有给他们太多超国民待遇,而且本身是赚钱的。
是赚钱的啊。很多人都不信吧?
且听我一一道来。
首先咱们要搞清楚一个事儿,来华留学生到底有多少人,在全球留学市场处于什么位置?
我先去教育部官网搜索相关信息,只找到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
根据这个官方文件,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量一共是44万人,比上一年增长4.5万人。
后来我又搜索相关资料,发现来华留学生数量一直是增长状态。到2018年已经突破50万人。其中亚洲国家留学生一直占大头。
就在教育部这份官方公告中,我发现了一条关键信息
2016年来华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生49,022人,占来华生总数的11.07%;自费生393,751人,占来华生总数的88.93%。
自费生占89%啊同志们,自费生占了绝对多数啊。
根据我搜索资料,去美国留学能够拿到奖学金的比例也就是10%多点
所以咱们国家这个留学生奖学金比例真不高。
再看这个图,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,咱们中国排第三位,没想到吧?
美英排全球前二,这个很正常,美国一直都是全球留学热门国,每年有超过100万各国学生去美国留学,独一档。英国留学也一直很热门,不仅中国人爱去,很多英联邦国家都要去伦敦留学,所以排第二。
但你能想到,来华留学生规模居然排第三?超过传统留学大国土澳和加拿大?
所以在看到这2个表以后,我就基本上断定,教育部给来华留学生超国民待遇说法不成立,中国靠给钱给特殊待遇吸引留学生来华也不是事实。
自费生接近9成,每年有差不多50万人来华留学,等于是40多万人都是自费来中国留学,那怎么可能是咱们求着他们来?分明是外国人求着来中国啊。
然后再看看每年中国在来华留学方面花了多少钱。看看教育部2019年度预算,在来华留学教育方面,一共花了39亿
要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,有专门官网。有差不多6个类别。
中国政府给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一般覆盖学费、住宿费和生活费3大块,以及其它医疗保险等相关杂费。
咱们看外国人来华留学学费标准,以我母校武大为例,研究生最低标准是文科类,23000元一年,最高的是医学类,博士需要55000元一年
再看住宿费,基本上也是一年1万左右。
前面说的生活费补助大概是每个月2500-3500,一年算下来是3万-4万左右。
当然,除了中国政府奖学金,各个省,各高校也有一定比例奖学金。但相当于国家奖学金来说,数量非常少。
我查到北大有一些其它方面奖学金,比如孔子学院奖学金,2018年度一共就只有2个名额。
还有其它一些北大学校奖学金,也就几十个名额。
北大目前每年有差不多8000多国际留学生,所以能拿到奖学金的人,占所有留学生比例其实非常低。
国开行有专门奖学金,从2006年到2019年一共也只有数百人获得过资助。
所以,总的来说,相对于中国政府奖学金,其它奖学金数量非常少。
所以每年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也就是教育部支出占大头,40亿左右,上面说到2016年来华留学生获得奖学金一共5万人左右,到2019年这个数字肯定有增长,就算6万人左右吧,估算下来差不多是每个来华留学生每年获得奖学金7万左右。
每个留学生来华一年学费、住宿费和生活费最低标准差不多是5.5万-6万之间,前面说到的奖学金也就刚好覆盖住。如果是学费更高,住宿和生活费标准更高,奖学金肯定没法完全覆盖。
这还是能够拿到奖学金的那10%,近9成来华留学生拿不到奖学金。他们只能是自费。当然和很多中国人去美国留学可以刷盘子一样,来华留学生当然也可以打工,学校也会给一些生活补助什么的,像这次济南大学应该就是学校安排一些勤工俭学岗位,每个月发点补助。
3、为什么外国人愿意花钱来中国留学?
拿不到奖学金的话,来华留学每年要花费差不多6、7万。
但这正是很多外国人愿意来中国留学的原因。和美国英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,来中国留学实在是太便宜啦。一年也就1万美金而已啊。你要去美国留学一年那就是6、7万美元了啊。
那有人也许会问了,虽然来中国留学便宜,但是中国高校文凭含金量在国际上并不太好使吧?他们为什么愿意来留学呢?
还是回到教育部那份官方公告,2016年来华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共计20万出头,非学历教育23万,超过一半。
什么是非学历教育?
简单来说,就是短期来中国进修汉语,或者就是想来中国长期游学,找个留学的名义而已。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来中国,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有很大兴趣。
记得我当年在武大读书期间,认识了几个韩国留学生(韩国一直是来华留学最大生源国),其中有2人明确说就是想来中国转转,看看中国各地,学习中国文化,来一年就回去。他们这种就是非学历留学。
所以看武大这个留学生收费标准,有专门针对短期语言进修,甚至可以精准到多少周。
那么这种非学历教育,其实就和咱们国内很夺在职学历教育,或者各种总裁班、emba班类似,就是开班赚钱。
不过像这些发达国家,他们收入比较高,一年也就花10万人民币不到,就可以在中国长期待着,比去美国欧洲便宜太多了啊。
所以这是很多外国人愿意来华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除了这些,还有很多外国人来中国留学,是真的想学一门手艺。比如很多印度留学生(每年大概2万人,规模第4)来中国学医。教育部每年在全国数十所高校开办英语授课临床医学类专业,就是针对很多有这种需求的留学生。
根据相关媒体报道,2019年有2.3万名印度学生来中国留学,其中2.1万人注册了临床医学专业。
这是因为在印度国内,医生地位非常高,但印度没有足够的大学开办医学类专业,有很多印度学生去美国或者欧洲留学,但显然中国留学费用要便宜太多,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印度学生来中国学医。
不过,根据其它报道,印度学生在中国留学取得的文凭在印度国内并不完全通用,所以他们还要回国参加类似执业药师资格相关考试。但不管怎么说,至少来中国留学可以学到真正医术。所以据说如今在印度很多邦的大街小巷都有来华留学小广告了。
如你所知,这些印度来华留学生主要也是自费。
所以说吧,其实来中国留学,对很多外国人确实有很大吸引力。并不需要咱们给予额外“超国民待遇”来吸引他们呀。
如果你的观念还停留在来华留学生都被优待阶段,显然那已经过时了。
发表于上海市2023-07-14教育观察者APP,更好阅读体验举报
取消请选择举报理由
违反法律法规
垃圾信息广告
、秽内容
人身攻击
谣言、不实信息
冒充、冒用信息
其它
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
提交Copyright©2021观察者
沪ICP备1021382-2号
互联网信息许可证:3112014003
特朗普再组内阁,谁会加入?对华态度如何?
狂砸9亿、站队成功,马斯克成最大赢家?
印度政府智库:这个中国“圈子”,咱还是得加入
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,鲍威尔:若特朗普...
美国农民@特朗普:又我挨中国揍?